新闻动态
大明宣德年制三足兽耳炉_宣德炉_香炉_历史
大明宣德年制三足兽耳炉是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铜香炉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宣德炉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充满了皇家气派和精湛工艺。宣德炉的基本形制包括敞口、方唇或圆唇,颈矮而细,扁鼓腹,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,口沿上置桥形耳、了形耳或兽形耳,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,与宣德瓷器款近似。
宣德炉的制作始于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期间。为了满足宣德皇帝对香炉的嗜好,宫廷从暹逻国进口红铜,并命令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、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钧窑、定窑名瓷器的款式,以及《宣和博古图录》《考古图》等史籍,设计和监制香炉。宣德炉的原料包括红铜以及金、银等贵重材料,经过多次炼制,最终制成。
宣德炉的设计简洁、含蓄,取代了青铜器狰狞、繁复的美感。其炉质细腻,颜色多为暗紫色或黑褐色。宣德炉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,炼次繁多,一般炉料要经四炼,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,使得炉质更加纯细。
大明宣德年制三足兽耳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(1427年)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,简称“宣德炉”。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,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展开剩余48%宣德炉的制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,当时明朝国力强盛,社会稳定,经济繁荣,文化也得到了空前发展。宣德皇帝本人是一位文化艺术的爱好者,特别钟情于各种精美的器物。为了满足宫廷祭祀、礼仪以及日常使用的需求,他下令铸造了一批高质量的铜香炉,即后来闻名遐迩的“宣德炉”
宣德炉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,采用了失蜡法铸造。工匠们首先用蜂蜡制成炉子的模型,然后在模型外层层包裹泥浆,形成一层坚固的外壳。待泥浆干燥后,将内部的蜂蜡加热熔化并排出,形成空腔。接着,向空腔内注入熔融的铜液,待铜液冷却凝固后,打破外壳取出铜炉,再进行精细的打磨和加工。这种方法铸造出的宣德炉不仅造型精美,线条流畅,而且壁厚均匀,质地坚硬
由于宣德炉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且材料珍贵,加之历史上的战乱和盗窃,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。目前市场上存世的宣德炉大多为后世仿制品或改款品。然而,即使是仿制品或改款品,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和历史价值,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。宣德炉不仅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,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、工艺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
发布于:陕西省